“岗位用什么,课上就学什么”,北京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

发布人:泛亚人力 发布时间: 2025-07-22 阅读量:256

“把孩子抱起来,一只手捏面部两侧的同时托住后颈部,让孩子面朝下,另一只手拍背5次,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……”近日,在北京市昌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一间教室里,40多名托育行业从业者正在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实操技能。

“从理论学习到日常照护技能,还包括教授急救方法,培训内容特别全面。”参加培训的托育员周思艳开心地说。

“今年参训的学员人数共1000名,大约是去年的4倍。”北京市昌平区婴儿照护协会理事长王悦告诉记者,0~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,需要从业者既懂教育又懂科学,照顾要求也更高更细致。目前市场上托育行业人才缺口较大,相关培训活动正加速展开。

这是北京推出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行动,为首都劳动者点亮技能就业、技能成才、技能增收之路的一个缩影。

日前,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市财政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实施北京市“技能照亮前程”项目化培训行动的通知》,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。2025年到2027年,北京市将大力推行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技能评价+就业服务”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,让技能培训成为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“直通车”,为首都劳动者点亮技能就业、技能成才、技能增收之路。

据介绍,“培训行动”坚持需求导向,通过挖掘重点产业、重点领域、重点企业以及新兴领域用人需求,摸清劳动者培训意愿,形成项目化培训需求清单。同时,以岗位用人需求和技能标准为基础,按照“用什么、学什么”的原则,组织职业院校、技工院校、企业培训中心、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培训载体,大力开发“小型化、模块化、标准化”的培训课程资源,形成动态更新的项目化培训指导目录,面向企业职工、高校学生、重点就业群体等首都各类劳动者,分层分类开展市场化、订单化培训,推动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,通过精准培训赋能劳动者,实现劳动者就业和产业发展双赢。

记者了解到,北京人社部门还将健全完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,积极开展新职业、新领域技能评价,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。同时,加快开发先进制造、现代服务、康养托育等重点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专项职业能力考核“北京标准”和“北京证书”,实现本地化技能标准输出,不断满足劳动者多样化技能评价需求和人力资源流动需要。劳动者在培训结束后可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,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后,可按规定享受相关职业技能提升补助。

此外,“培训行动”强调加强培训载体建设。北京将统筹谋划建设公共实训基地、企业实训基地,深化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鼓励各类培训载体“揭榜领题”实施项目化培训,共同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。人社部门将搭建项目化培训评价信息服务平台,为劳动者查阅检索培训信息、自主选择培训、自主选择评价、查看薪酬指引等提供便捷服务,并依托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精准匹配岗位信息,及时推送就业信息。

同时,北京将构建人社部门统筹、行业主管部门参与、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,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,鼓励用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,注重加强各区各部门协同联动,着力培育“北京培训”特色品牌。

为推动“培训行动”尽快落地实施,北京人社部门聚焦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,同步组织开发技能培训课程资源,形成了全市首批项目化培训指导目录,涉及55个职业类别的130个培训项目,能够满足短训、长训等不同群体培训需求。同时,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、行业企业认证证书等48项评价取证信息供劳动者自主选择,推动实现“培训-评价-就业”全链条服务闭环。

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和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,大力开发优质技能培训课程和评价证书,持续更新发布培训指导目录,以技能之光照亮劳动者就业前程,努力让劳动者就业更有质量,事业更有奔头,发展更有前景。

本报记者 赖志凯  《工人日报》(2025年07月18日 06版)

内容来源于工人日报,本网站仅供分享使用。

泛亚人力公司成立于 2004 年,是一家专业从事全国性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品牌供应商,主要为企业提供员工派遣劳务外包服务。泛亚人力与众多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优秀民营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,依托合规安全的标准流程、专业化服务团队、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,帮助客户降本增效,提升了运营管理效率。欢迎致电咨询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400-623-9996。

上篇:人工智能引发美企裁员潮

下篇:多行业“反内卷”进行时

微信咨询
 

扫码添加官方客服 为您提供专属答疑

在线客服 员工服务
 

扫码关注泛亚人力 随时随地自助查询

服务热线

400-623-9996

投诉建议
 

投诉提交表